【非遗进校园】面塑——指尖上的艺术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捏面艺人用手加上简单工具,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礼记·月令》中记:“仲春之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意指这个月,不用动物作祭品,而用面或糯米塑成牛、羊、猪、鸡来来替代,因此推断面塑传承的历史已有三千年。
面塑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的馈赠、装饰信物或标志,经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现代面塑艺术家们对这门中国独有的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使它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
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人——何华勇,面塑大师,湛江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带头人,非遗进校园项目领军者。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值得一提的是以何华勇面塑工作室为代表的新派面塑艺术风格的创新,把面塑艺术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且将面塑艺术带进校园,既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又传承了中华传统民间艺术。湛江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子有幸亲身体验到面塑艺术的魅力。
何华勇面塑工作室部分作品展览实拍:
何华勇面塑工作室作品:孔雀开屏、玉麒麟
何华勇面塑工作室作品:忠义千秋、贵妃照镜
何华勇面塑工作室作品:天师钟馗、自在观音
艺术源于精雕细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让我们的学生在接触非遗文化的同时,感受其魅力,宣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特色、推广民族文脉,这就是非遗进校园的意义!湛江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将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上,承担社会责任,做出积极贡献。